日期:2023-04-05 20:46
bob我们一直都说,动力电池很脆弱,稍有不慎就会自燃起火。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用一杆枪射击它会发生什么事情?会不会像引爆炸弹一样,瞬间起火爆炸,不留给车上人员逃生的机会?
在早前,各大车企针刺试验电池安全时,许多没有电池系统保护的电芯,都表现得那么不堪一击,bob起火爆炸就在一瞬间;在面对这种自带高温,且速度极快、创口极大的枪击试验,它们的表现又会如何。
磷酸铁锂电芯即便在没有电池系统保护的前提下,仅靠其物理特性,在遇到针刺试验时,也不会起火爆炸,但遇到枪击试验时,却在瞬间浓烟四起,火冒金星。
3 月 30 日,埃安用 M16 射击其最新研发的弹匣电池 2.0,结果显示:其磷酸铁锂弹匣电池 2.0 整包,在 3 个电芯机械结构爆裂损坏的前提下,只出现浓烟,没有明火和爆炸;受击的电芯,最高温度仅达到 420 ℃,相邻电芯的最高温度只去到 185 ℃。
就像某业内人士所说的:如果说针刺试验只是电池安全的珠穆朗玛峰,那枪击试验毫无疑问就是载人登月。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有两层:其一表明其安全系数之高;其二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少有人做到埃安这个水平——据说经得住针刺试验的品牌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三。
在弹匣电池 2.0 之前,动力电池防止热失控的方式主要靠散热和降温。不管是之前的弹匣电池 1.0,bob还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都是如此。
刀片电池就不用多说了,因为其本身的散热面积比较大,而且其基底还是物理特性比较稳定的磷酸铁锂,所以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系统就能阻止电池的热失控,减少电动车自燃起火的概率。
弹匣电池 1.0 有四个核心技术,分别是超高耐热稳定的电芯、超强隔热的电池安全舱、极速降温的速冷系统以及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
它控制热失控的原理很简单:首先是有一个不容易热失控的电芯;这是整个系统的重点,毕竟阻燃散热再,只要是热失控,对消费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害。其次是,一旦发生热失控,它有隔热舱可以阻止热量蔓延到单体;再者,它有快速且高效的冷却系统,能把热量尽快地排到电池包外头;最后,它有 24 小时不间断的检测系统,时刻留意电池的状况。
这无疑已经是电池行业里非常高效的 防火 系统,不单只能阻止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即便是三元锂电池,也很难突破它的 防火墙 。这也是为什么全系搭载弹匣电池的 AION S Plus 在上市两年多以来,还是能保持着 零自燃 的记录。
针刺试验虽然被称之为电池安全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但它刺穿的只是一个电芯,而且速度是缓慢的:直径 3-8mm 的无锈钢针以 20mm/s-40mm/s 的速度,所以针刺试验造成的热量有限,而且产热的速度也不会特别快。
所以,埃安在弹匣电池 1.0 的基础上,不但升级了电极界面,让其电芯温升的速率降低 20%;升级了阻热相变材料,让电池包的隔热性能提升 40%;还增加了一个灭火系统——由低熔点合金形成的灭火腔,能在热失控的瞬间自动溶解,释放里头的灭火剂。灭火剂在吸热气化的同时,还能捕捉燃烧链式反应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气体的氛围,便于系统排出高热量气体。
要知道,枪击试验比所谓的针刺试验要难上不少。它的速度更快——在击穿电芯的时候,它的速度能达到针刺的 97.5 万倍;而且创口直径是针刺试验的 7-8 倍—— M16 突击用的是 5.56 口径的,可以瞬间引起多个电芯——在这次试验中是三个——的热失控,产热量和产热的速度是针刺试验所无法比拟的。
因为这个枪击试验实在是太过于严苛了,所以即便埃安的弹匣电池 2.0 已经武装到这个程度了,也没办法完成三元锂电池的枪击试验。就像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在会上所说的: 努力提升,希望能解决。
不管怎样,相比其他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 2.0 已经把电池的安全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bob在弹匣电池 1.0 之后,再一次刷新电池安全的标杆水平。
我们现在很苦恼,在电动车这个领域,似乎没有人在关心品质、安全这些东西了,更多人在关心什么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之类的东西。 在某家主流车企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一位技术总监跟我们说道, 要知道,提升品质和安全,花费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成本。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电动车市场被一部分人给带歪了,让网友们觉得电动车最为核心的技术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觉得诸如驾驶质感、安全和品质质量等等过去燃油车十分重视的领域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靠沙发、冰箱和电视并不能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国品牌,更没办法让中国品牌在电动领域引领世界的潮流。构建一个品牌根基的,绝对是类似于埃安的弹匣电池 2.0、夸克电机、两挡四合一高性能电机等门槛更高的技术。